作者:常亮 @<Vy*/&Wv
U XyMl(Y
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但纵观改革开放以后的企业发展史,我们还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大陆,在1990年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在2000年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企业;2010年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5^nR6P}
da{zF;-+1
的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之前,中国大陆可以说连政府和企业的角色管理都十分混乱,自然也就没有“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合宜,责权利对等,管理科学有序,激励有效、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中国,1988年第一批“全国优秀企业家”,2003年时“病的病,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退的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Gp;$%M
T6_
:bPny
2000年以前,中国主要企业虽经市场经济的数年洗礼,但市场经济体制只能说初步建立,主流的企业并未能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蜕变,中国现代企业还处于襁褓之中,远未成熟;中国的国企团队纷纷在寻求着扭亏的路径,中国的民企可说立足刚稳,产权界定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梳理、科学有效的持续激励机制、基础管理平台、有效运营平台、文化整合与职业化训练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等优秀企业的基因模块的硬软件平台的建设并未完成。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