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0
"新闻充电室"之三:欲入报纸门,须勾编辑魂(转)
▲送您一块“敲门砖”——“热爱”! 我下面的发言,可能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只是一些婆婆妈妈“唠叨”。主观上,我给自己发言的定位也正是如此--与各位通讯员朋友聊聊“入门”话题。 下面,请大家先轻轻松松地听听我是怎样从一个普通工人到企业宣传干事,然后又跻身专职记者、编辑行列的“成长三步曲”以及我在当通讯员的几年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点体会。 坦率地说,我虽然从通讯员到专职记者、编辑,已经有了十多年的“新闻工龄”,曾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作品奖20余次,去年还有幸获得了荆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的殊荣。遗憾的是,由于报社发展的需要,早在六年前,我就从新闻采编岗位调到广告部承担创收任务,成了一名所谓“出类拔萃”、“有口皆碑”的广告人。但我一生最难忘、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我曾经是一名闻名航天系统的优秀通讯员,否则,我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专业新闻工作者,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 论基础,可以说我的文字基础比在座的任何一位都要差,从上小学就赶上文化大革命,上初中学黄帅反潮流、张铁生交白卷,高中又是“开门办学”、“评法批儒”等。76年我正好高中“毕业”,“四人帮”才被打倒,“十年浩劫”整整荒废了我们这一代人“九年义务教育”的宝贵年华。高中毕业后,下了两年乡,78年考入航天工业部066基地技校,学的是无线电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军品车间当雷达调试工。按说,一个女孩子,能够穿着白大褂,坐在仪器、仪表前,干这份比较神圣的工作,应该心满意足了。但是,我的心里依然在编织着作家、记者梦。所以,在我当工人的5年时间里,一有空我就看一些文学书籍,胡乱地写一些小说、诗歌、散文什么的,还报名参加了几个文学讲座函授学习。在报上发了几篇小作品后,兴趣便越来越大了。85年,我终于被调到厂党委宣传部当上了一名宣传干事,当时主要是采写厂内广播稿,还要负责厂里的职工普法教育和干部理论教育,所以很少给报社投写新闻稿。两年后,我被派往北京,参加《中国航天报》举办的首届通讯员培训班。半个月培训回来,我的兴趣大增;一年后,我就上了《中国航天报》投稿积极分子的红榜;再一年后,我又成了航天部的优秀通讯员,报社几次点名要我去通联会上介绍经验;然后,我又被当时的O六六基地党委书记在大会、小会上提名表扬,并把我誉为“066新闻界的明星”。 总之,在我当通讯员期间,真是一种着迷似的痴狂,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写稿、怎么见报。眼看已经是二十七八的人了,我的女同学们一个个都当上了妈妈,而且当时正是“文凭热”,但我却一不要孩子,二不攻文凭,一心只想着多写些“豆腐块”,成为我进报社的“敲门砖”。在我30岁那年,终于被调到我们《湖北航天报》),实现了我苦苦追求的理想。我对大家说这些,无非是想验证两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基础这么差,都能够靠自己努力、奋斗,成为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那么在座的各位,还愁稿子见不了报吗? 为了避免大家走弯路,下面我就把我这些年来感受最深的三句话送给大家: 第一句话:“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出自爱因斯坦口中,我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只有当你真正热爱上了新闻写作,这种热爱才有可能转化成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只有当你对写新闻稿产生了由衷的兴趣,你才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闻鼻”(即新闻敏感、新闻嗅觉),时时刻刻绷紧思考的弦,挖空心思地去发掘好的主题,不厌其烦地观察和搜集大量的素材,从而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新闻。 97年我从北京学习回厂后,得知工厂为了使新研制的电磁泵波峰焊接机的用户们对设备的性能、*作应用程序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专门请来20多个订货单位的30多位代表,举行了一次研讨会。研讨会还专门为代表们安排了2天上机实习和考核样机质量的日程,代表们满意地说:“险峰厂不仅把焊机的质量底细交给了我们,而且把焊剂的配方和印制版焊接工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这下我们可以放心回去等候新设备进门了”。按说,我回去时,研讨会已经过去了十来天,我似乎可以不再过问此事了。可是,作为一名专职宣传干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不允许我装聋作哑。于是,我连夜赶写了一篇消息,没想到这篇迟到的新闻稿不仅被我们的《O六六报》和《中国航天报》采用了,而且《科技日报》也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此稿,不仅好多单位通过《科技日报》给我写信,有的要求订货,有的要求转让技术,更有趣地是还引出了一个笑话:当时,我们厂附近有个海军部队政治处的通讯员正在《解放军报》学习,他看了这篇报道后,以为我是个老同志,一回部队就专程上我们厂来“拜访”我,结果见了我又不敢相信这就是他要找的“童欣老师”。后来,他写了一篇关于我的专访,开头有这么一段话:记得我在军报学习时,看到《科技日报》上载有童欣写的一篇消息,题为《相“媳妇”、考“媳妇”、放心回家等“媳妇”--险峰厂新技术产品研制成功之后》,当时便被这传神的标题、别致的写法、清新流畅的语言所吸引。中央电视台军事部的几位老师说这标题很新颖,并评价了这篇消息,我和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老手所报道.....当我有幸见到童欣时,使我惊讶了:一个大女孩!出手不凡!这是童欣给我的第一印象。 那么,在座的诸位,当你们身边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不能及时地宣传报道出去,你们是否也会感到自责呢?当然,光有热情和责任感,盲目地去写稿,必然会事倍功半。所以,我要送给大家第二句话:“写稿不看报,等于瞎胡闹。” 记得我当时自费订了一份《通讯员报》,上面专门刊登通讯员的经验和体会,其中有个通讯员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来自我嘲讽:“四处采访像兔子,冥思苦想像傻子,闭门写稿像呆子,见了编辑像孙子,稿子不登耸拉脑瓜子!”这比喻,真是再形象不过了。尤其是最后那句“稿子不登耸拉脑瓜子”。因为最初的一年,我给《航天报》投了不少稿,但却只被采用了2篇;第二年上半年战果又几近于零,我心里觉得特伤感,甚至还抱怨编辑们不重视我们“三线企业”。后来,我从通讯员报上得到这样一个秘诀:要想多见报,就得多看报,巧写稿。于是,我找来一大堆《航天报》,一张一张地看,一个版一个版地琢磨,终于发现了几块“专栏”和“阵地”。然后,再针对它们去“选好靶子”,仿照相应的栏目稿件去“照猫画虎”,而且我每写一篇稿,就把我所投的专栏插图剪一个贴在稿件标题的左上方。这样投其所好,果然形式大有好转,稿件一篇接一篇地在报上露脸了…… |